江南时报讯11月14日是第18个联合国糖尿病日,今年的主题是糖尿病与幸福感。一旦惹上“甜蜜的烦恼”,生活中的美好仿佛缺失一部分,糖尿病是怎么患上的?不是胖或者爱吃糖的人才会得吗?怎么做,才能保障糖尿病患者的良好生活?
21岁的杨先生平日喜食零食、饮料,近日晨起后突发左下腹腹痛于外院查体,查体发现空腹血糖20.1mmol/L、血淀粉酶59U/L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至相城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糖尿病科住院治疗,初入院时因血糖较高且伴有口干、多饮、多尿的症状,入院后使用四针胰岛素强化控制血糖,经过胰岛素联合口服药物降血糖、开郁解热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后,目前杨先生仅需要口服降糖药物控制血糖,据杨先生的主治医师葛晶介绍,杨先生主要还是因平时生活方式不健康为诱因引发的糖尿病,但杨先生年纪较轻、无家族遗传史且初发早治,如果控制好自己的饮食、加上合理的运动,再经过一段时间后,接下来是有停用口服降糖药的可能性的。
糖尿病,不只是血糖高这么简单
葛晶表示,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。人体患糖尿病时,机体会长期存在高血糖状态,进而导致各种组织,特别是眼、肾、心脏、血管、神经的慢性损害、功能障碍。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、2型糖尿病、其他特殊类型及妊娠糖尿病。通常大家生活中常见的是2型糖尿病居多,主要发病原因是胰岛素抵抗为主伴有胰岛素相对缺乏,或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有胰岛素抵抗,常见于中老年人,近年来由于不良的生活方式呈现越来越年轻化趋势。
走出认知误区,关注自身健康
“糖尿病可能在患者身体不出现明显症状的情况下悄然发展,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和治疗,糖尿病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。”葛晶进一步解释,面对糖尿病的危害,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自己可能属于糖尿病的高风险人群,往往耽误了发现和治疗的时间。“并不是只有胖才会得糖尿病。”有些糖尿病可能是遗传因素导致,如果先天胰岛β细胞或胰岛素分泌有问题,那么后天就有可能患上糖尿病。“也不是只要少吃糖就不会得糖尿病。”高油高糖饮食确实是糖尿病诱因之一,但不是唯一因素,其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,比如缺乏运动、饮食不当、抽烟酗酒、精神压力大等,如查体发现有高血压、血脂异常;年龄≥40岁;经常久坐;有糖尿病家族史;超重肥胖;怀孕时出现血糖增高或被诊断为妊娠糖尿病的人群,均属于糖尿病高危人群。
科学预防、早诊早治
维护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
不过得了糖尿病也别恐慌,遵循医嘱坚持治疗、合理饮食,还是能控制在安全范围内的。当然,比起事后补救,日常预防更重要。
根据疾病的三级预防,糖尿病的预防分为三步:第一步预防是对高危人群进行选择性干预,最大限度地降低危险因子的危害程度,防止发生糖耐量降低,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;第二步预防是指预防糖耐量降低者发展为真正的糖尿病患者;第三步预防是尽可能对糖尿病的早发现,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,提高糖尿病人群的生活质量。
那么,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科学预防糖尿病?
改变不良饮食习惯,合理调整饮食结构;适当增加活动量;关注血糖、预防肥胖;避免吸烟草,不接触二手烟;避免熬夜,作息规律,保持积极心态。糖尿病虽然可怕,但并非不可战胜。通过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,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控制它。让我们从现在开始,关注健康,幸福生活。 李妍